2024年度南京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点击数:568382024-04-30 21:24:21 来源: 南京职称评定|江苏省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建筑企业资质办理-南京匠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度南京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出售南京公共课及知识更新工程专题(高级研修班)全部答案,百分百南京继续教育公共课系统题库!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Abookj】添加客服微信!


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单选题

1、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

A、人才驱动

B、技术驱动

C、创新驱动

D、科技驱动

2、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必须坚持()是第一生产力、()是第一资源、()是第一动力。

A、人才、科技、创新

B、科技、创新、人才

C、科技、人才、创新

D、人才、创新、科技

3、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有()。

A、科技兴国产业、未来产业

B、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C、战略新兴产业、革命产业

D、科技兴国产业、革命产业

4、关于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

B、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还不够

C、科技生态有待完善

D、人才数量还不够

5、2021年,全球47%的量子通信技术专利申请来自()、24%来自()、12%来自()。

A、美国、日本、中国

B、美国、中国、日本

C、中国、美国、日本

D、中国、日本、美国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不足的是()。

A、要素供需不匹配

B、信息流动不通畅

C、科研环境不完善

D、主体激励不相容

7、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

A、新质科研力

B、新质创造力

C、新质生产力

D、新生生产力

8、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进民族自强不息的气节

B、提高外交水平

C、提高国际竞争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在推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为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开展前沿技术,应通过()来推动技术的产业化。

A、合作机制

B、市场机制

C、投标机制

D、竞争机制

10、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研究中,投入最多的一方是()。

A、中央财政

B、地方财政

C、民企

D、国企

11、生产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的能力。

A、自然

B、生命

C、人类

D、生产力

12、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还面临不少障碍,初级产品主要依赖(),保供稳价的压力还是比较()。

A、出口、小

B、进口、大

C、出口、大

D、进口、小

13、()是产业链的主导者、是规则的制定者、是生态的构建者和利益的获得者。

A、制造企业

B、国企

C、央企

D、私企

14、我国已经建立()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A、55

B、66

C、77

D、88

15、未来产业发展是()双能驱动的。

A、技术、市场

B、人才、市场

C、人才、竞争

D、技术、竞争

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才红利正在转为人口红利

B、当前我国人才总量位于世界第一

C、我国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D、人口红利正在转为人才红利

E、我国高技能人才超过9000万人

2、当前情况下,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不等于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国还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包括()。

A、科技创新体制还不适应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

B、人口、投资、技术创新等要素条件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

C、没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D、经济潜在增长率面临下行压力

E、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凸显

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需要做到()。

A、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

B、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C、实施“新赛道”战略,促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涌现

D、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深度应用,推进产业化发展

E、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提升我在前沿技术领域全球话语权和规则影响力

4、为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需要构建一个()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

A、包容创新

B、鼓励冒险

C、宽容失败

D、文明和谐

E、富强持续

5、我国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包括()。

A、科学

B、创新

C、协调

D、绿色

E、开放

6、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有()。

A、劳动者

B、生产力

C、创新力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7、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有()。

A、领域新

B、技术含量高

C、要素配置优

D、环境友好

E、人才集中

8、数字经济具有()的特点。

A、快速更迭性

B、高创新性

C、C强渗透性_

D、广覆盖性

E、低渗透性

9、强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强大发展合力,需要做到()。

A、实施“新赛道”战略

B、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深度应用

C、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D、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

E、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夯实新质生产力实践主体

10、我国科技发展的特性有()。

A、不可持续性

B、自主性

C、引领性

D、开放性

E、系统性

11、从现实基础看,目前我国具备了()等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有利条件。

A、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B、有多变的社会环境

C、拥有体系完整、能力巨大和韧性较强的产业体系

D、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

E、有厚实的发展基础,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财力

12、在新时代10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形成和积累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包括()。

A、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B、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必须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D、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E、必须坚持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

13、从新发展理念来看,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有()。

A、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

B、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C、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D、经济增长从效率驱动转向技术驱动

E、让人才成为第一动力

14、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有()。

A、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

B、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C、结构优化取得重要进展

D、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E、经济体量跃升世界第一

15、自国务院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开始,下列关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GDP从13%降低到3%

B、未来产业处于发展成熟期

C、GDP从不足3%增长到13%

D、未来产业处于发展萌芽期

E、未来产业对于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判断题

1、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要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一批特色一致、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3、我国5G必要性专利全球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全球领先,新业态新应用层出不穷。

4、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

5、生产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当前,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领域、创新方式和创新范式深刻调整,我国发展既迎来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不少现实制约。

7、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是居民有就业、职工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的发展。

8、我国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土壤和基础条件。

9、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6.2%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10、从我国现实基础看,目前我国并不具备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诸多有利条件。

11、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不等于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国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2、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13、我国人才基数大、素质好,同时海外华人科学家也可以作为重点引进对象为国贡献智慧。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5、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解读

单选题

1、“十四五”期间,全国还将支持()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基本完成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A、215

B、210

C、205

D、200

2、《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以()为牵引,从关键小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A、创新

B、科技

C、供给

D、需求

3、2022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国接受健康管理的()岁及以上老年人数达到了1.27亿人。

A、65

B、60

C、55

D、50

4、()是现阶段推动潜在养老需求充分释放,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A、共赢

B、服务

C、保健

D、普惠

5、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养老工作从事业向事业产业发展的转型。

A、《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B、《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C、《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D、《“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6、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8亿人。2023年年末,我国老年人口2.97亿人,占比21.1%,说明我国正式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A、低度

B、轻度

C、中度

D、重度

7、()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A、完善的收入保障体系

B、养老保险金

C、转移性支付

D、政策支持

8、下列地区中,()老龄化程度最高。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

9、《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指出新建居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补足配齐,常住人口达到中度以上老龄化的县(市、区)应上调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

A、0.08

B、0.1

C、0.12

D、0.16

10、()是发展银发经济的第一动力。

A、政策支持

B、资金

C、科技创新

D、专业护理人员

多选题

1、下列关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包括()。

A、完善多元筹资机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定的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

B、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适当增设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专区

C、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结合主责主业积极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

D、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展示推介银发经济前沿技术和产品服务,举办产业对接等活动

E、新建居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补足配齐,常住人口达到中度以上老龄化的县(市、区)应上调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

2、人口老龄化的四个特点包括()。

A、世界人口老龄化现象均等

B、老年人口的规模庞大

C、老龄化的提升速度快

D、不平衡、差异比较明显

E、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负增长、少子化相叠加

3、我国老年群体的五大特征具体表现为()。

A、老年人的收入稳定性有明显的提升

B、老年人空巢居住成为一个普遍的形态

C、老年人健康水平稳步改善

D、老年人教育素质较快提升

E、互联网的渗透率大幅提高

4、推动银发经济加快发展要处理好()的关系。

A、政府与市场

B、供给与需求

C、创新与群体

D、制造与服务

E、发展与规范

5、《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具体包括为()。

A、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

B、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

C、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

D、强化要素保障,切实把实事办好

E、提升人员专业素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6、发展银发经济要从()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A、科技

B、金融

C、市场

D、环境

E、数据

7、我国银发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A、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待完善

B、潜力产业布局发展相对不足

C、缺乏龙头企业

D、缺乏知名品牌

E、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尚不完备

8、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老年产业发展滞后,代际抚养为主要收入来源

B、完善的收入保障体系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C、银发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D、银发经济涵盖老年阶段全类别、多元化的消费需要,并且各有侧重

E、顺应老年人需求变化和科技最新进展,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加快创新升级

9、《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方面明确了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

A、财富储备

B、人力资源

C、物质服务

D、科技支撑

E、社会环境

10、我国可以从()等方面参考借鉴国外先期探索形成的实践经验。

A、加强顶层设计,注重高位推动

B、强调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C、积极推动银发经济与数字化融合发展

D、创造更具代际包容性的经济环境

E、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积极作用

判断题

1、银发经济等同于老龄事业。

2、银发经济就是养老相关的服务业态。

3、经营主体要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项目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从而创造价值,实现有价值支撑的可持续经营。

4、推动老年人健康长寿要着眼于生命全周期的健康,将健康管理前移到中青年阶段,为健康幸福的晚年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

5、银发经济是指老龄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

6、自1962年以来,我国人口在2022年首次进入负增长。

7、老年助餐以社区食堂的方式开展,在解决老年人就餐需求之外,也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周边其他年龄段人群,但这样做并不能淡化年龄隔阂,破解代际消费差异。

8、发展银发经济的宗旨是持续、更好地满足人们在老年阶段的全方位、个性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9、在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方面,注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场景,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养老解决方案。

10、从城乡差异看,我国城镇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农村。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辅导

单选题

1、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主战场。

A、经济

B、社会

C、民生

D、军事

2、()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C、党的十九大

D、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3、贯彻落实“()”理念是我国抓住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的重大举措。

A、共享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绿色发展

D、创新发展

4、坚持把()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

A、科技评估

B、科技特派员

C、资金预算

D、多元融资

5、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明确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A、《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B、《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C、《“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

D、《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6、()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共享

B、创新

C、科技

D、绿色

7、2015年9月,我国在()个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A、6

B、7

C、8

D、9

8、我们坚持以()激发创新活力。

A、加大投入

B、提高认识

C、深化改革

D、全面开放

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强国、怎样建设科技强国等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为“()个坚持”。

A、六

B、七

C、八

D、九

10、2017年9月、2018年12月、202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分三批向全国推广()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

A、74

B、47

C、56

D、65

11、强化()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A、企业

B、政府

C、个人

D、科研机构

12、“理念篇: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中根本原则是()。

A、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

B、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C、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3、坚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A、科技

B、创新

C、发展

D、人才

14、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驱动。

A、军事

B、人才

C、资金

D、科技

15、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A、红旗渠

B、两弹

C、大科学家

D、科学家

多选题

1、我们应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

A、基础技术、通用技术

B、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

C、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

D、“掐脖子”技术

E、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

2、围绕()等重大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国际/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A、“一带一路”建设

B、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C、京津冀协同发展

D、长江经济带发展

E、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3、“四个面向”是指()。

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B、面向军事新科技

C、面向经济主战场

D、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E、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4、把握产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作用。

A、“监考人”

B、“记录人”

C、“出题人”

D、“答题人”

E、“阅卷人”

5、科研诚信是()。

A、科技创新的基石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社会文化基础

C、建设科技强国的社会文化基础

D、坚持负责任创新的保障

E、持续推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的抓手

6、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是()。

A、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B、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大势所趋

C、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迫

D、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E、解决新时代问题的发展动力

7、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推动()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A、元宇宙

B、虚拟仿真

C、大数据

D、互联网

E、人工智能

8、产业()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人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A、协同化

B、数字化

C、系统化

D、智能化

E、绿色化

9、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明确要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

A、抓资金

B、抓战略

C、抓规划

D、抓政策

E、抓服务

10、坚持()并举。人是创新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重点突出科研人员的关键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A、基础研究革新

B、科学应用

C、发展理念

D、贯彻落实

E、创新突破

11、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

A、重要在实践

B、目标在规划

C、利器在科技

D、关键靠改革

E、抓手是法治

12、统筹推进科技与产业、企业、产品、业态、管理等市场创新体现在()。

A、推动产业创新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

B、推动企业创新与市场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C、推动产品创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D、推动业态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E、推动管理创新保障多种创新形式的发展

1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进科技现代化、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

A、思维逻辑

B、理论逻辑

C、实践逻辑

D、历史逻辑

E、现实逻辑

14、我国积极牵头实施并参与()。

A、科学合作

B、国际大科学计划

C、大科学工程

D、科学工程

E、国际科学计划

1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新生态等社会创新的关系为()。

A、理论创新提供了科技创新和其他要素创新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

B、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的规则保障

C、实践创新是推动全面创新的最终落点

D、文化创新是推动全面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E、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引领和根本动力源

判断题

1、创新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4、科技界不能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应对现有理论持有敬畏之心。

5、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6、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7、目前,全球创新型国家有40个左右。

8、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市场和技术和谐共振,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

10、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1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12、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3、毛泽东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要在关键领域采取“对称”赶超战略。

15、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学习辅导

单选题

1、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历史顺序是:()。

A、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B、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

C、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D、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2、()是使人社会化、现代化、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

A、教育

B、改革

C、创新

D、变革

3、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是()。

A、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B、坚持优先发展改革事业

C、坚持优先发展创新事业

D、坚持优先发展革命事业

4、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整体结构图上,()是通向社会、获得才干的双车道。

A、义务教育

B、继续教育

C、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5、()引领驱动,学校和地方的发展都要依靠它。

A、教育

B、改革

C、人才

D、变革

6、()是从家庭人到社会人的中间转换器。

A、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义务教育

D、工作

7、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整体结构图上,()是孩子走出家庭、学习生存发展本领的底基。

A、义务教育

B、继续教育

C、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8、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整体结构图上,()融合工作、提升赋能的营养剂。

A、义务教育

B、继续教育

C、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9、教育发展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就是()。

A、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B、坚持优先发展改革事业

C、坚持优先发展创新事业

D、坚持优先发展革命事业

10、()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力量之源,我们必须抓住,我们必须重视教育。

A、文化

B、教育

C、科技

D、大学

多选题

1、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等重要讲话中,就“培养什么人”进行过不同方面的论述,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全面发展教育观、立德树人等方面,最终凝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德

B、智

C、体

D、美

E、劳

2、(),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强调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在渐次提高。

A、2018年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B、2019年的“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C、2020年的“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D、2021年的“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E、2022年的“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3、()是成长的要义,是体现教育本质的三个要素。

A、快乐

B、健康

C、科学

D、全面

E、资源

4、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学生立志高远、勇于奋进,为实现伟大梦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A、进行伟大斗争

B、建设伟大工程

C、推进伟大事业

D、推进伟大变革

E、进行伟大奋斗

5、()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并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九个坚持”。

A、培养什么人

B、怎样培养人

C、为谁培养人

D、为什么培养人

E、是否培养人

6、四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动力分别是()。

A、蒸汽机

B、电气化

C、计算机

D、人工智能

E、要素供给

7、教育的工作逻辑是()。

A、时代和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B、国家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来应对

C、高校以找准需求方位来应对

D、教育评价要做好领航护航工作

E、资源要素供给

8、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路径是()。

A、大的方面要满足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交通需求

B、大的方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和推动高水平开放

C、中间层次是要适应精神文化活动带来的交通新要求

D、中间层次是实现高校分类发展和优化学科群生态建设

E、微观领域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9、()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A、教育

B、科技

C、人才

D、改革

E、发展

10、教育的“四为服务”是指()。

A、为人民服务

B、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C、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D、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E、为自己服务

判断题

1、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2、以人民为中心是唯心史观的本质体现。

3、现代社会都是精英治国,我国与西方国家治国理念相同。

4、如果用一个词来阐释教育,最贴切的应该是“变化”。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6、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7、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8、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9、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明天。

10、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俄乌战争、科技封锁、贸易冲突、疫情变化等都在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走势,在这个“地球村”人们已经很难独善其身。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

单选题

1、安全生产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是()。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2、为了推动对安全生产责任有效的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在问责方面还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比如对()的党政领导干部,要从重追究责任。

A、工作不力导致伤亡和损失扩大,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B、主动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事故损失或挽回社会不良影响

C、经查实已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D、经查实已全面落实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署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A、0.55

B、0.65

C、0.7

D、0.9

4、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安全生产”的论述,是在专章()中的第三部分。

A、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B、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C、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落实()直接监管、安全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而且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A、其他监管部门

B、行业主管部门

C、安全监管部门

D、地方政府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行业进行了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

A、根据危险系数决定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B、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视其从业人员的规模来确定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D、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A、改革和发展

B、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

C、发展和安全

D、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8、()于2018年4月18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是第一部党内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D、《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9、关于安全生产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的职责分工,是由()统筹提出强制性国标立项计划。

A、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

B、国务院有关部门

C、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

10、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处罚信息的及时归集、共享、应用和公开,对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处罚决定后()个工作日内在监督管理部门公示系统予以公开曝光。

A、3

B、5

C、7

D、10

多选题

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A、法制

B、安全

C、公平

D、正义

E、环境

2、《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明确,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干部职责包括()。

A、贯彻执行决策部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B、组织制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本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

C、协助党委主要负责人落实党委领导职责,督促落实本级党委决策部署

D、协助政府主要负责人统筹推进本地工作,负责领导安委会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等,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E、组织实施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指导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组织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下列选项中,属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的有()。

A、作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B、组织或者参与拟订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C、组织或者参与安全培训,如实记录培训情况

D、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E、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4、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依照()规定,应当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否则接受未尽责的追究。

A、法律

B、专家指导

C、法规

D、规章

E、强制标准

5、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要做到“五落实”,除了落实整改责任人之外,还有()。

A、落实整改措施

B、落实整改报告

C、落实整改资金

D、落实整改时限

E、落实应急预案

6、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从业人员,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并通报()。

A、行业主管部门

B、投资主管部门

C、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D、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E、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

7、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下列选项中,对“党政同责”理解正确的有()。

A、党政不分

B、责任相同、对等

C、都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D、共同负有领导责任

E、同样承担责任

8、在国家层面,安全发展也是一种战略,可以通过()等,实现安全发展。

A、创新引领

B、融合提升

C、风险治理

D、多元驱动

E、文化支撑

9、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确保安全生产。

A、安全投入到位

B、安全培训到位

C、基础管理到位

D、事故处理到位

E、应急救援到位

10、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从业人员,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并通报()。

A、行业主管部门

B、投资主管部门

C、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D、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E、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

11、基于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安全管理的关键是()。

A、事故发生后,调查技术原因

B、及时发现风险

C、事故发生后,调查管理原因

D、事故发生后,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E、有效控制风险

判断题

1、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

2、如果发生事故,属于工作不细不实的,不仅造成事故的单位要负直接责任,监管单位也要负重要责任。

3、企业里除了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以外,其他的副职都要根据分管的业务对安全生产工作负一定的职责,负一定的责任。

4、对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的,由县级以上地民政府按照业务相近原则确定监督管理部门。

5、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企业唯有加强自身的安全生产合规管理,对监管要求的更新和变化保持一定的敏锐性,强化对潜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类风险,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7、涉及人员死亡的举报事项,应当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核查处理。

8、任何以牺牲物资财富为代价的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

9、安全生产风险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10、面对公共安全事故,不能止于追责,还必须梳理背后的共性问题。


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意识,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单选题

1、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的最低标准,低于这个标准的动作,极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

A、红线

B、黑线

C、水平线

D、底线

2、生命重于泰山,安全发展是最大的()。

A、经济

B、保障

C、政治

D、文化

3、党的()报告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A、十八大

B、十九大

C、二十大

D、十七大

4、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要进一步提高(),克服麻痹思想,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

A、思想站位

B、政治站位

C、安全站位

D、经济站位

5、安全生产的最终落脚点是()。

A、经济发展

B、政治安全

C、社会稳定

D、保证人的生命安全

6、()是生产的保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A、安全

B、资金

C、设备

D、政策

7、关于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

B、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不足

C、安全设备投入少

D、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8、()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A、党政主要负责人

B、监管部门

C、企业负责人

D、地方各级政府

9、习近平总书记最早提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是在()。

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10、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的代价、风险的代价、经济的代价。安全生产,一定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生产,一旦出事故,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A、人力

B、物力

C、财力

D、时间

11、统计表明,()以上的事故都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所致。

A、0.5

B、0.7

C、0.9

D、0.95

12、安全要重视,更要重实。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通过安全理念形成企业的文化

B、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系统化管理

C、通过安全技术预防与控制风险

D、通过安全工具实现有效保障

多选题

1、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安全的论述包括()。

A、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B、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C、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D、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E、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2、安全生产工作要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的机制。

A、生产经营单位负责

B、职工参与

C、政府监管

D、行业自律

E、社会监督

3、虽然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多年持续下降。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阶段,()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A、事故范围大

B、事故总量高

C、较大以上事故多发

D、人为事故多发

E、死亡人数多

4、下面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内容有()。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B、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C、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

D、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E、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5、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

A、安全投入到位

B、安全培训到位

C、基础管理到位

D、应急救援到位

E、安全责任到位

6、履职尽责进行安全生产的内容包括()。

A、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B、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C、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D、全面构建长效机制

E、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7、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做到()。

A、有责

B、知责

C、尽责

D、守责

E、问责

8、安全生产工作实行()。

A、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B、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C、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D、管职工必须管安全

E、管企业必须管安全

9、安全生产直接关系()。

A、军事安全

B、经济安全

C、文化安全

D、科技安全

E、社会安全

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关键词包括()。

A、红线

B、责任

C、治本

D、创新

E、GDP

11、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新定位、新要求,要求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具体包括()。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坚持生命第一、预防为主

C、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D、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E、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12、安全生产工作层面包括()。

A、政治层面

B、经济层面

C、文化层面

D、管理层面

E、技术层面

判断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红线观点是安全生产理论的一大建树,它深刻揭示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彰显出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

2、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要落在人民安全的宗旨上。

3、借鉴“醉驾入刑”的立法思路,刑法将无证生产经营建设、拒不整改重大隐患、强令违章冒险作业、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执法指令等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

4、当前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根源是经济发展问题,抓安全生产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

5、地方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统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同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随机研究决定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6、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安全为中心,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7、我国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

8、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三个双下降”。

9、红线就是带电的“高压线”,就是“生命线”,是不可触碰的,谁触碰了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0、生命重于泰山,对安全生产再怎么重视、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1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12、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并针对安全生产作出了多次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


打通转化堵点,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 (2023-2025年)》解读

单选题

1、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其中()是根本。

A、创造

B、运用

C、保护

D、服务

2、()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A、产权

B、人权

C、债券

D、股权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的具体措施。

A、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

B、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

C、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

D、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4、截至2023年9月,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6.7万件,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0万件,合计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

A、五分之四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

5、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其中管理是()。

A、前提

B、目的

C、基础

D、根本

6、()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

A、生活服务业

B、生产性服务业

C、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7、价值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A、内部价值

B、经济价值

C、技术价值

D、法律价值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环境

9、()是指每万人口本国居民拥有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符合条件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

A、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B、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

C、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

D、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10、《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突出(),把专利转化运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通过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举措,促进专利产业化。

A、专利产业化导向

B、服务实体经济

C、专利产业化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

D、专利产业化导向和服务虚拟经济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条件的评价指标。

A、发明专利规模

B、专利发明团队

C、发明专利密集度

D、R&D投入强度

12、在发展目标方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

A、2050

B、2035

C、2030

D、2025

13、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A、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产业化

B、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商品化

C、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资本化

D、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自主化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良好服务生态”的具体措施。

A、加强组织实施

B、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

C、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

D、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

15、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其中()是前提。

A、创造

B、运用

C、保护

D、管理

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包括()。

A、知识产权是法定权利

B、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

C、知识产权的价值主要是指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D、在市场经济中,科技成果的价值主要是以知识产权的价值体现的

E、知识产权等于科技成果权

2、下列选项中,()属于部门法。

A、宪法

B、刑法

C、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D、行政法

E、经济法

3、专利转化运用的内因具体表现为()。

A、专利转化率偏低

B、激励不足

C、机制不畅

D、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

E、服务体系不健全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的集和,具体包括()。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政治上层建筑

E、思想上层建筑

5、知识产权经营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为()。

A、知识产权经营成为企业的经营方式

B、出现以经营知识产权作为主业的企业

C、知识产权投资运营成为一种产业

D、知识产权成为制约企业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E、制造业更为注重知识产权投入和经营

6、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具体包括()。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环境

E、劳动手段

7、知识产权是重要的财富,具体表现为()。

A、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

B、知识产权成为商品和服务价值的重要组成

C、知识产权作为资产已经开始纳入国民经济核算

D、知识产权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支撑

E、知识产权成为投资的重要资本

8、《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指出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的具体措施包括()。

A、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

B、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

C、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D、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

E、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

9、解决《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指出的核心问题的具体措施包括()。

A、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

B、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

C、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良好服务生态

D、提升专利转化率,健全服务体系

E、强化组织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10、产权具体包括()。

A、人权

B、物权

C、债券

D、股权

E、隐私权

1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每万人口本国居民拥有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

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

B、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

C、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

D、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

E、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12、以下属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内容是()。

A、自行实施

B、委托实施

C、共同实施

D、质押

E、并购

13、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

B、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

C、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D、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

14、制定《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

15、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主要表现为()。

A、存量专利亟待激活

B、激励资金不足

C、专利转化激励有待强化

D、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正在调整

E、转化运用的内生动力有待激发

判断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关系,社会形式是生产力。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的统一。

3、专利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产权。

4、市场价值是指在市场运行、市场竞争中形成和存在的动态价值。

5、科技成果权(益)及知识产权都是国际通用名词。

6、科技成果权与知识产权具有共同法律属性。

7、截至目前,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审核通过备案专利产品1.8万余件,总产值近2.5万亿元,参与企业0.2万余家。

8、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9、2021年的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强调了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五大强国目标。

10、《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出台,旨在通过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进一步打通堵点、激发动力、激活市场,切实解决专利转化运用的源头质量问题、主体动力问题、市场渠道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1、知识产权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支撑。

12、《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是专项知识产权(专利权)具体实施(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具体计划和政策措施汇集(方案)。

13、截至2023年9月,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6.7万件。

14、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

15、上层建筑就是指政治上层建筑。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单选题

1、“先立后破”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A、效

B、质

C、量

D、财

2、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A、稳预期

B、稳增长

C、稳就业

D、以上都对

3、据预测,我国2024-2026年间年均GDP增速会降至()左右。

A、0.035

B、0.038

C、0.04

D、0.045

4、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效。

A、灵活

B、灵活适度

C、灵活开放

D、适度开放

5、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A、违法

B、非法

C、非法金融

D、炒房

6、“先立后破”要统筹兼顾()。

A、稳和进

B、大和小

C、短期和长远

D、整体和局部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A、发展

B、高质量

C、高质量发展

D、安全

8、据测算,我国消费年均增长潜力为()。

A、0.028

B、0.045

C、0.062

D、0.073

9、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

B、中国式现代化

C、社会主义强国

D、以上都不对

10、目前来看,我国面临四大“关口重压”,第()波调整在所难免。

A、四

B、五

C、六

D、七

11、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最大阻力是()。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

B、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民营经济遇到改开以来最大危机

C、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

D、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12、我国不搞强刺激政策的()原因是避免美西方的话语“陷阱”。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社会

13、根据潜在增长率,可以确定2024年()的最大弹性经济增长目标。

A、3-4%

B、4-5%

C、4.5-5.5%

D、5-6%

1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A、绿色发展

B、人工智能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科技创新

15、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

A、加力

B、继续加力

C、适度加力

D、紧缩

多选题

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表现有()。

A、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B、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C、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D、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E、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2、关键时期面临的“关口重压”包括()。

A、能否顺利地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有效化解房地产风险

B、能否根本摆脱工业(制造业)报酬递减问题约束,创造新的“报酬递增”

C、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D、消费不足问题可能长期化

E、应对外部可能出现的“惊涛骇浪”冲击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径包括()。

A、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B、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C、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D、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E、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阻力有()。

A、有效需求不足

B、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C、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D、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E、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5、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个统筹”,具体是指()。

A、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B、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D、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E、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6、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个统筹”,其针对的经济发展目标包括()。

A、切实增强经济活力

B、防范化解风险

C、改善社会预期

D、扩大就业

E、加强科技创新

7、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字方针,具体是指()。

A、稳中求进

B、以稳促进

C、以进促稳

D、先立后破

E、先破后立

8、稳中求进,“进”是关键,是()。

A、新动能

B、新方法

C、新机制

D、高质量发展

E、中国式现代化关口突破的“核心任务”

9、我国的政策策略框架包括()。

A、稳增长

B、促改革

C、调结构

D、惠民生

E、防风险

10、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A、科技创新

B、绿色转型

C、普惠小微

D、数字经济

E、安全保障

11、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包括()。

A、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B、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C、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D、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E、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12、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A、转方式

B、调结构

C、提质量

D、增效益

E、创新高

13、扩大国内需求,要积极培育()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A、智能家居

B、文娱旅游

C、演唱会

D、体育赛事

E、国货“潮品”

14、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主要是指()。

A、全面调整期

B、局部调整期

C、风险释放期

D、风险抵御期

E、突破期

15、在32个主要工业产品中,未达到峰值的有()。

A、工业品

B、轻纺

C、天然气

D、汽车

E、空调

判断题

1、经济能否稳增长取决于政策力度,而不是潜在增长率的高低。

2、必须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3、不能再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只能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这是对房住不炒、不把刺激房地产作为短期宏观政策的深化。

4、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5、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6、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7、在十二字方针中,最重要的是“稳中求进”。

8、消费在优化供给结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9、中美战略竞争“最大的牌”是中国市场。

10、强刺激政策效果高,但负作用大。

11、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12、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管理重点由投资逐步转向消费,最终将扩大消费摆在首位。

13、未来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低于4%。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学习辅导

单选题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先行,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司法

B、守法

C、执法

D、立法

2、()是法治的生命线。

A、法律

B、安全

C、平等

D、公正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正确认识党和法关系的()。

A、关键

B、根本

C、前提

D、基础

4、()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依法治国

B、依宪治国

C、科学执政

D、民主执政

5、()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九大

D、党的二十大

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

A、1944年

B、1949年

C、1954年

D、1959年

7、()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A、2019

B、2020

C、2021

D、2022

8、国家宪法日是()。

A、45644

B、45640

C、45634

D、45630

9、要把()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

A、社会稳定

B、经济建设

C、法治精神

D、民族精神

10、法律的生命力在于(),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

A、建立

B、实施

C、完善

D、优化

11、()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司法

B、守法

C、执法

D、立法

1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D、以人为本

13、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把()放在第一位,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

A、立法

B、用法

C、尊法

D、守法

1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人民民主专政

15、党的()作出决定,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A、十八届四中全会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八届二中全会

D、十八届一中全会

多选题

1、以下对依法治国论述正确的是()。

A、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战略问题

B、关系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战略问题

C、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D、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

E、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2、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推进()法定化,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A、机构

B、职能

C、权限

D、程序

E、责任

3、党统筹法治建设各领域工作,主要体现在()。

A、公平正义

B、领导立法

C、保证执法

D、支持司法

E、带头守法

4、我们要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A、针对性

B、民主性

C、系统性

D、可操作性

E、及时性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即()。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经济建设

D、违法必究

E、执法必严

6、政法机关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政法机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A、促进经济发展

B、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C、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D、维护国家安全

E、维护社会稳定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法治建设的原则主要有()。

A、科学立法

B、领导立法

C、严格执法

D、公正司法

E、全民守法

8、下列选项中,属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内容的是()。

A、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B、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E、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9、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主要体现在()。

A、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

B、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C、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

D、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政党队伍

E、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有效少数”

10、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来实现。

A、公平正义

B、领导立法

C、保证执法

D、支持司法

E、带头守法

11、()都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全面深化改革

D、经济建设

E、全面从严治党

12、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A、国家统一

B、法制统一

C、市场统一

D、经统一

E、政令统一

13、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部局的主要内容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依法治国

E、全面从严治党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司法腐败,构建()的阳光司法机制。他深刻指出,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要深入推进司法改革。

A、开放

B、动态

C、透明

D、民主

E、便民

15、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等突出问题。

A、不规范

B、不严格

C、不透明

D、不文明

E、不作为、乱作为

判断题

1、《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4日至2018年2月2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献。

2、所谓科学执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

3、全民执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4、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6、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

7、司法不能受权力干扰,不能受金钱、人情、关系干扰,防范这些干扰要有制度保障。

8、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的统一。

9、《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共分9个专题,收入193段论述。

10、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

11、1949年6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2、政法机关是老百姓平常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

13、党和法的关系是民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

14、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15、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整体逻辑与核心要义

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全过程人民民主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中国共产党领导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由导论、()章主体内容和结语构成,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A、16

B、17

C、18

D、19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指出,坚持以()为中心。

A、法律

B、政治

C、经济

D、人民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指出,坚持()的全面领导。

A、法律

B、宪法

C、党

D、人民

5、()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自信自立

C、坚持守正创新

D、坚持胸怀天下

6、()是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

7、党的()把“八个明确”丰富为“十个明确”。

A、二十大

B、十九届六中全会

C、十九届五中全会

D、十九大

8、()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全球视野”与“天下情怀”方面的“使命要求”。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自信自立

C、坚持守正创新

D、坚持胸怀天下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编写出版和使用,对于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体现的是()。

A、思想政治性

B、导向性

C、创新性

D、普适性

10、党的()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基本方略”。

A、二十大

B、十九届六中全会

C、十九届五中全会

D、十九大

多选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E、美丽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个方面成就”“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总结九年来的()。”

A、基本成就

B、原创性思想

C、变革性实践

D、标志性成果

E、突破性进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指出的五大领域包括()。

A、安全

B、军队

C、党建

D、祖国统一

E、外交

4、“十个明确”中,明确战略布局指的是()。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过程人民民主

D、全面从严治党

E、全面依法治国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的是()五位一体。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E、社会建设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特点主要有()。

A、思想政治性

B、导向性

C、创新性

D、普适性

E、权威性

7、“十四个坚持”的具体内容包括()。

A、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D、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E、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8、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

A、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B、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C、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D、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E、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9、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坚持胸怀天下,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自信自立

C、坚持问题导向

D、坚持系统观念

E、坚持守正创新

10、“十三个方面成就”包括哪些方面的成就?()

A、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B、经济建设

C、全面依法治国

D、生态文明建设

E、社会建设

判断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统全面地阐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性。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由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领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

3、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改革开放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有“十个明确”“十二个坚持”“十四方面成就”。

6、“两个结合”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9、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10、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单选题

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整个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占比基本都在()以上。

A、0.2

B、0.24

C、0.25

D、0.3

2、长三角地区以()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A、0.04

B、0.05

C、0.06

D、0.07

3、()是“一带一路”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的重要门户,起到连外接内重要枢纽的作用。

A、京津冀地区

B、沿海经济区

C、长三角地区

D、粤港澳大湾区

4、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要严防脱实向虚,要把(0的根基要强化住。

A、服务业

B、采矿业

C、制造业

D、农业

5、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从()年开始实施。

A、2016

B、2017

C、2018

D、2019

6、建立健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和()体系。

A、认证

B、绩效考核

C、人力资源

D、规划

7、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A、虹桥地区

B、昆山地区

C、太仓地区

D、海宁地区

8、支持()在长三角设立服务基地,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

A、深交所

B、北交所

C、港交所

D、上交所

9、在()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长三角地区高成长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

A、香港

B、上海

C、深圳

D、北京

10、国家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以()为核心驱动的新的生产力形态。

A、科技

B、创新

C、产业

D、数字化

11、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占中国经济体量的()多。

A、0.6

B、0.5

C、0.4

D、0.3

12、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要积极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加强()贸易平台建设。

A、数字化

B、信息化

C、科技化

D、智能化

13、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要加快()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外贸业务流程改造和各环节数据共享,促进贸易监管数字化转型、便利化发展。

A、南京

B、杭州

C、合肥

D、义乌

14、目前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约占国土面积的()左右。

A、0.11

B、0.12

C、0.13

D、0.15

15、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

A、高质量发展

B、保持生态环境

C、治理环境污染

D、促进经济增长

多选题

1、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要加快上海、()、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A、南京

B、杭州

C、合肥

D、宁波

E、苏州

2、要加强长三角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支持地方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鼓励设立()引导基金。

A、产业投资

B、创业投资

C、股权投资

D、科技创新

E、科技成果转化

3、加强政策协同,在()、投融资、财税分享、()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根据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协同方案,由各级政府依据协同方案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A、企业登记

B、土地管理

C、环境保护

D、人力资源管理

E、公共服务

4、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要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新一代()、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

A、信息技术

B、高端装备制造

C、生命健康

D、绿色技术

E、新能源

5、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要强化省际统筹,加强()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A、森林

B、河湖

C、矿山

D、湿地

E、稀土

6、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要协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的世界一流博览会。

A、规模更大

B、质量更优

C、创新更强

D、层次更高

E、成效更好

7、长三角()的优势非常突出,是链接国内循环、国际循环非常重要的战略枢纽。

A、陆海联运

B、江铁联运

C、铁水联运

D、水海联运

E、江海联运

8、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大平台。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

A、科技创新

B、原始创新

C、技术创新

D、产业创新

E、布局创新

9、协同建立长三角区域标准化联合组织,负责区域统一标准的()。

A、立项

B、发布

C、实施

D、评价

E、监督

10、长三角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是()。

A、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B、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C、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

D、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E、改革开放新高地

11、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A、江苏无锡

B、上海青浦

C、江苏吴江

D、浙江嘉善

E、安徽合肥

12、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要支持企业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等地区科学合理地建设境外园区,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研究机构和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A、欧洲

B、拉美

C、非洲

D、中东欧

E、以上都是

13、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要推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

A、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B、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C、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D、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E、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14、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要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

A、科研设备

B、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C、大型科研仪器

D、科技文献

E、科学数据

判断题

1、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

2、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

3、协同推进开放合作,要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债券业外资市场准入。

4、部分新能源汽车,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配套综合供应链占比达到85%左右。

5、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6、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技术性创新是最核心的力量。

7、目前很多光伏企业的光伏板,太阳能转化利用率可达30%以上。

8、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来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9、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10、国家工信部推出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集群,整个长三角地区有40多个。

11、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

12、要加强各类资本市场分工与协作,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

13、在创新第一动力进程中,科技是第一资源。

14、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携手打造面向全球的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联合走出去。

15、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中,长三角的经济体量、经济规模,以及对全国的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比京津冀、比粤港澳大湾区体量都要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

单选题

1、我国目前是世界()制造大国。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我国用不到()年的时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10

B、20

C、30

D、40

3、()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

A、战略性新兴产业

B、服务业

C、农业

D、互联网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A、工业互联网

B、虚拟经济

C、实体经济

D、服务业

5、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中提出的目标是,到()年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

A、2025

B、2035

C、2045

D、2050

6、()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

A、制造业

B、服务业

C、农业

D、信息产业

7、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就是巩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我国主要依靠()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A、政策引导

B、科技创新

C、经济发展

D、开放合作

8、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对九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我国综合排名()。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9、要通过(),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

A、经济发展

B、开放共享

C、科技创新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0、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

A、高效节能

B、创新驱动

C、绿色低碳循环

D、可持续

11、制造强国战略中指出,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第一梯队的时间是()年。

A、2025

B、2035

C、2045

D、2050

12、制造业特别是()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

A、汽车制造业

B、装备制造业

C、飞机制造业

D、通用设备制造业

1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A、制造业不强

B、服务业落后

C、互联网不发达

D、创新能力不强

14、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之作是()。

A、改革开放

B、“一五”计划

C、制造强国战略

D、“二五”计划

15、()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领域。

A、工业

B、农业

C、服务业

D、建筑业

多选题

1、()和()是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A、冬季取暖

B、汽车尾气

C、农作物焚烧

D、能源生产

E、消费活动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A、制造强国

B、质量强国

C、航天强国

D、交通强国

E、网络强国

3、新发展理念包括()。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E、共享

4、2000年以来,以()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相关群体性技术突破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A、工业互联网

B、人工智能

C、机器学习

D、自动化

E、机器视觉

5、制造业强国的特征包括()。

A、规模雄厚

B、结构先进

C、技术创新能力强

D、国际分工地位有利

E、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6、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融合发展。

A、工业化和现代化

B、工业化和信息化

C、制造业和服务业

D、制造业和农业

E、服务业和农业

7、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A、资源

B、生产

C、消费

D、能源

E、环境

8、先进制造则是指深入吸纳()等高新技术,制造过程产量、质量、能源、成本、信息、市场响应能力和灵活性等控制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制造业。

A、工业互联网

B、人工智能

C、机器学习

D、自动化

E、机器视觉

9、我国的()等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通信设备

B、轨道交通装备

C、输变电装备

D、纺织

E、家电

10、数字经济具有(),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A、高创新性

B、高协同性

C、强渗透性

D、广覆盖性

E、强实效性

11、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为()。

A、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B、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C、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D、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E、减弱传统产业地位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水平。

A、数字化

B、规模化

C、高端化

D、智能化

E、绿色化

13、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对照国际先进标准,距离世界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A、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产业还不够多、不够强

B、工业技术薄弱

C、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

D、信息化和传统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有待提升

E、产品品牌价值低

14、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从()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A、规模优势

B、质量效益

C、创新动能

D、强基固本

E、绿色低碳

1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发展()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

A、制造业

B、服务业

C、农业

D、实体经济

E、虚拟经济

判断题

1、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把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好、提升好,决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2、我们党对工业化和制造业的新认识,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严谨、适应新阶段的制造强国战略。

3、我国已经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也拥有赶超现有强国的市场环境和资源条件。

4、中国目前参与的国际分工主要在产业链高端。

5、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绝对的,某一方面突出就可以成为制造强国。

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建成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世界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

7、完善全行业低碳发展政策,探索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低碳转型战略,走碳达峰及深度脱碳的绿色发展道路。

8、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让智能制造成为工业发展的普遍形态。

9、现在服务业占比在迅速提高,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窄。

10、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是指将生产有形产品的制造企业均转变为提供无形服务的企业。

11、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和实体产业要以自己为主,这一条绝对不能丢。

12、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13、钢铁、石化、建材、家电、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4、在国际分工中,研发设计环节基本在发达国家,中低端、重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

15、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了。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和形势

单选题

1、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

A、0.365

B、0.415

C、0.455

D、0.515

2、()主要指产业数字化,也就是一二三产的数字化转型。

A、数字产品制造业

B、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C、数字产品服务业

D、数字技术应用业

3、要构建以()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A、物联网

B、云计算

C、数据

D、人工智能

4、()明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

A、党的十九大

B、《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

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D、《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5、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人。

A、10.47亿

B、10.44亿

C、9.43亿

D、8.87亿

6、截至2022年底,全世界一共有()家灯塔工厂。

A、130

B、131

C、132

D、133

7、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

A、0.584

B、0.764

C、0.795

D、0.821

8、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产出合计将超过GDP总量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3。

A、0.65

B、0.6

C、0.55

D、0.5

9、2020年12月24日,()发布了全国第一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A、广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

10、()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

A、数据

B、信息

C、资源

D、管理

11、《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报中产业数字化领域的考察公司共3856家,上市公司分布最多的是()领域。

A、软件开发

B、智能制造

C、数字商贸

D、智慧物流

12、2022年12月15日,在()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B、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

C、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D、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

13、我国()规模全球第一,主要企业位居全球前列。

A、工业互联网产业

B、核心电子元器件产业

C、5G应用示范产业

D、信息通信产业

14、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A、17

B、20

C、23

D、28

15、()在全球193个城市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0名,城市数字化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多选题

1、加快()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A、数字经济

B、数字生活

C、数字社会

D、数字政府

E、数字制造

2、数字经济立法文件内容架构全面,涵盖总则、()、保障措施、附则等章节。

A、数字基础设施

B、数据资源

C、数字产业化

D、产业数字化

E、治理数字化

3、公共服务的维度包括()。

A、数字社会

B、数字政府

C、智慧城市

D、数字乡村

E、信息惠民

4、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有()。

A、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重要风险挑战

B、数字经济仍是大国博弈的战略焦点

C、数字经济仍将成为强信心、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性引领力量

D、技术创新和网络升级提供新动力

E、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

5、在转型中非常具有引领性的前沿技术,比如()等,需要我们要高度关注。

A、区块链

B、数字孪生

C、Web3.0

D、云原生

E、边缘计算

6、“数据二十条”对数据基础要素的()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推进性要求。

A、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

B、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

C、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

D、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E、建立突出特色、架构全面的数据产权制度

7、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国()等人工智能关键算法居全球领先水平,

A、视觉

B、产品

C、语音

D、自然语音处理

E、解决方案

8、数字经济的三要素是()。

A、数据流量

B、数据资源

C、数字网络

D、通信技术视程

E、数据信息

9、国家统计局定义的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

A、数字产品制造业

B、数字产品服务业

C、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D、数字技术应用业

E、数字要素驱动业

10、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人、()人和()人。

A、10.47亿

B、10.44亿

C、10.26亿

D、10.79亿

E、8.87亿

11、《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提出的具体战略部署有()等。

A、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B、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D、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

E、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12、我国初步建成了()、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A、高速泛在

B、天地一体

C、云网融合

D、智能敏捷

E、绿色低碳

13、()等数字生活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

A、网上购物

B、移动支付

C、共享单车

D、智慧出行

E、以上都是

14、从市场结构上看,()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居前三位。

A、生活服务

B、交通出行

C、生产能力

D、知识技能

E、共享医疗

15、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智能经济、非接触经济等蓬勃发展,()趋势明显。

A、规范化

B、智能化

C、个性化

D、普惠化

E、绿色化

判断题

1、图表“2022年各类地方数字经济政策涉及的领域分布”显示产业数字化占42%。

2、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16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

3、从市场结构来说,产业大众化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4、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通过重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政策措施,已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战略体系,形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5、产业智能化体现了数字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产生深度渗透和广泛融合。

6、我国网民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庞大的网民规模及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奠定了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

7、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

8、在中央政策的引领下,31个省市均出台相关政策规划,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9、从2012到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

10、我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业体系取得新突破,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1、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的新优势。

12、2016年,在杭州G20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

13、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

14、在整个的一二三产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处于短板地位。

15、《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进行了明确的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解读

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经过三次修订后,从原来的61条变成了现在的()条。

A、76

B、86

C、96

D、106

2、“离婚诉讼期间,夫妻双方均有向人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的义务。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这是()的规定。

A、家庭财产联名登记

B、家庭财产共同申报

C、夫妻共同财产联名登记

D、夫妻共同财产申报

3、特定群体所遭受的普遍的、有规律性的社会不利状况,往往是历史因素的产物,并通过广泛的中性政策、习惯和待遇固定下来,主观上常常是非故意的,构成()。

A、特殊性歧视

B、政策性歧视

C、制度性歧视

D、历史性歧视

4、()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发布,吸纳了全国妇联开展就业性别歧视约谈的有益经验,规定“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约谈,采取谈话、对话、函询等方式,开展调查和调解,督促限期纠正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及时化解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矛盾纠纷”。?

A、2019

B、2020

C、2021

D、20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6、我国性别统计工作始于20世纪()年代。

A、90

B、80

C、70

D、60

7、家务劳动补偿的数额基于男女应当平等承担家务劳动的价值观,可以按该市场价格的()作为定价基准。

A、0.3

B、0.4

C、0.5

D、0.6

8、()是防范夫妻一方单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最有效措施。

A、联名申报

B、共同申报

C、联名登记

D、共同登记

9、人身安全保护令分为通常保护令和紧急保护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 应当在72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小时内签发保护令”。

A、12

B、24

C、36

D、48

10、对夫妻共同所有的不动产以及可以联名登记的动产,女方有权要求在权属证书上记载其姓名;认为记载的权利人、标的物、权利比例等事项有错误的,有权依法申请更正登记或者()。

A、合并登记

B、异议登记

C、补充登记

D、联合登记

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真正得到落实以后,在反性骚扰方面会出现的预期效果包括()。

A、防止性骚扰应该会成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必备部分

B、防止性骚扰应该会成为社会公约的必备部分

C、公职人员不敢再对性骚扰投诉不尽职

D、公安机关将使用告诫书威慑加害人

E、受害人不必采取风险高的维权途径

2、法院适用家务补偿时经常偏离法定适用条件,其情形包括()。

A、混淆家务补偿与离婚经济补偿

B、混淆家务补偿与离婚经济帮助

C、混淆家务补偿与子女抚养费

D、混淆家务补偿与家庭收入分割

E、混淆家务补偿与共同财产分割

3、法律规定当事人双方应向法庭如实申报夫妻共同财产,就可以减轻免除当事人任何一方举证夫妻共同财产的责任,法庭能在短时间内查清夫妻共同财产,避免当事人查证举证,以及减少必要时法庭依职权调查所需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包括()。

A、大大节约诉讼时间

B、有利于公正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C、显著节约司法资源

D、公正分割家庭财产

E、显著提升司法水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通过()保障平等就业权。

A、以“禁止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来界定和解释性别歧视,要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包括就业歧视。

B、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就业保障政策措施,防治就业性别歧视,为妇女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

C、明文禁止用人单位在招录、招聘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聘用妇女或者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录用、聘用标准并列举了四种性别歧视行为

D、人社部门将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以强制性措施强化对平等就业的保障力度,增强执法力度。

E、对于侵害妇女平等就业权益的,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运用司法救济手段有效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共十个条文,包括人身保护令的()等内容。?

A、申请

B、形式

C、管辖

D、条件

E、种类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解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一般包括共同生活的()。

A、儿媳

B、女婿

C、公婆

D、岳父母

E、其他有监护、扶养、寄养等关系的人

7、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具体包括()等情形。

A、确认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时侵害妇女权益或者侵害妇女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和集体收益、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分配权益和宅基地使用权益

B、侵害妇女平等就业权益

C、相关单位未采取合理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

D、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

E、其他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情形

8、反家庭暴力这个制度通过()更加完善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颁行

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颁行

C、《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

D、《人权法案》的颁行

E、《民法典》的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后,规定了多种救济手段,包括()。

A、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等方面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申请乡镇人民政府等进行协调

B、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等方面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C、乡镇政府有权指导村规民约、涉村民利益等决定,有权责令改正其中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

D、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E、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最近一次修订的亮点包括()。

A、性别歧视定义

B、男女平等评估制度建立

C、性别统计调查制度

D、反家庭暴力

E、夫妻共同财产申报

判断题

1、这次法律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把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制度引入到对于妇女权益的保障里,法律明确“侵犯妇女合法权益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人民法院可以在一定情形下提起公益诉讼。

2、性别歧视有时表现为善意目的构成的歧视。

3、离婚诉讼期间,夫妻一方申请查询登记在对方名下的财产状况且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一部致力于消除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的基本人权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分别于2005年、2018年、2020年进行修订,共计三次。

6、妇女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等情形的影响。

7、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男女平等评估机制。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28条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已办理不动产登记,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9、媒体报道涉及妇女事件应当客观、适度,不得通过夸大事实、过度渲染等方式侵害妇女的人格权益。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后,填补了保障农村妇女财产权益的若干法律空白。


数字时代的心理健康

单选题

1、()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首次对数字鸿沟进行了界定,即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A、1989

B、1999

C、2009

D、2019

2、信息过载这一概念,最早于()年由()提出。

A、1980,Baek

B、1999,Schick

C、1974,Jacoby

D、2000,Kuksov

3、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是老年群体最为常用的求助途径。

A、拨打110

B、网络求助

C、青少年群体帮扶

D、老年群体之间互帮互助

4、哈佛医学院教授罗伯特在TED演讲上指出,让生活更有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是()。

A、良好的社会关系

B、良好的社会地位

C、金钱

D、巨大的成功

5、根据本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庭要注重对孩子移动设备使用的监督与把控

B、职场要多鼓励员工参与实际社交,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

C、国家要通过政策、教育、文化等途径来提高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D、职场要多鼓励员工参与线上社交,拓展自己的人脉与交往能力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力管理的一项是()。

A、时间管理

B、情感管理

C、思维管理

D、意志管理

7、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速度为(),位居全球第()。

A、9.6%、一

B、10.2%、一

C、9.6%、二

D、10.2%、二

8、()年《泰晤士报》文学副刊首次提出“回音室”效应。

A、1970

B、1980

C、1990

D、2000

9、针对信息过载,我们有哪些缓解方式?()

A、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

B、阅读不同形式的创作内容

C、多平台、多角度地获取信息

D、设置信息优先顺序、设置断网时间

10、()是数字技术利用的过程,属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中端”问题。是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因社会或自身因素导致数字技术使用者在技能和使用方式之间的差异。

A、使用沟

B、知识沟

C、接入沟

D、链接沟

11、“番茄工作法”是针对()的管理方法。

A、思维

B、时间

C、意志

D、精力

12、“物理远离法”是针对()的管理方法。

A、思维

B、时间

C、注意力

D、精力

13、()是一个人在脑力层面的精力;反映了思维的深刻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当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任务和快速的变化时,灵活的思维和高度的专注力变得至关重要。

A、情感精力

B、时间精力

C、思维精力

D、意志精力

14、()是数字技术利用的基础,属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前端”问题。以数字可及性为标准,指数字技术拥有者与缺乏者之间的差异。

A、链接沟

B、知识沟

C、接入沟

D、使用沟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字化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

A、互联网干扰

B、工作不确定性

C、工作生活失衡

D、更多独立思考和反思

多选题

1、数字时代中的信息呈现出哪些特征?()

A、数字化

B、网络化

C、智能化

D、开阔化

E、封闭化

2、若想要应对数字鸿沟,我国给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A、提升老年人生理机能

B、健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现有顶层设计

C、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D、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E、践行相关企业责任,持续提升数字服务效能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线下社交的数字断舍离?()

A、在参与线下社交活动时多寻求面对面的互动与反馈

B、将移动设备“去个体化”,成为你们共同的“玩具”

C、如果有事不得不使用移动设备,请给予他人尊重

D、防止上当受骗,谨防敲诈勒索等诈骗行为

E、认识到网络社交的局限性与肤浅性

4、信息茧房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后果?()

A、数据封闭

B、信息时差

C、信息选择性接触

D、谣言回音室

E、信息扩容

5、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A、可以提高社会名望

B、可以增加财富的数量

C、可以排解孤独寂寞

D、使人意识到关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E、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

6、针对信息茧房,我们有哪些缓解的方式?()

A、多平台、多角度地获取信息

B、设置断网时间

C、阅读不同形式的创作内容

D、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

E、设立信息的优先级

7、在数字化工作中,有哪些较为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A、番茄工作法

B、时间盗贼法

C、限时原则

D、物理远离法

E、使用专注应用

8、推荐系统一般会从那些方面入手,以提升用户对推荐数据的满意度?()

A、时代特征

B、系统特征

C、内容特征

D、用户特征

E、环境特征

9、信息过载带来的后果有哪些?()

A、导致社交媒体用户增加

B、导致社交媒体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

C、导致社交媒体用户不再使用此类社交媒体或向其他替代性网络服务转移

D、导致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枯竭

E、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控制策略

10、当人们因使用数字信息而造成某种伤害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种伤害的影响?()

A、学会宣泄

B、尝试锻炼

C、自由舞蹈

D、看喜欢的节目

E、完成挑战

11、哪些原因促使老年人产生数字鸿沟?()

A、对未知领域的恐惧

B、对广泛交友的恐惧

C、生理机能上的衰退

D、代际交流贫乏

E、对互联网的不信任

12、若想要提升思维精力,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A、充分休息

B、挑战更高目标

C、适度锻炼

D、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E、培养积极情感

13、数字化社交会给人类带来哪些问题?()

A、持续的电子屏幕刺激会加强基本感官通路,会导致和其他刺激之间的联系所减少

B、我们会根据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来形成自我意象

C、个体为融入网络社群,表现出不同于现实的人格或者角色

D、当个体在网络上付出的情绪劳动太多,个体在线下就会变得疲惫不堪

E、开始注重关系的质量,而不关心关系的数量

14、我们应当怎样提升数字化友谊的质量?()

A、减少线下交友

B、广泛数字化交友

C、认识到网络社交的局限性与肤浅性

D、使用更为丰富、即时的表达与反馈

E、防止上当受骗,谨防敲诈勒索等诈骗行为

15、数字化的工作环境下,为了弥补工作和生活失衡,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个人管理?()

A、社交管理

B、健康管理

C、精力管理

D、时间管理

E、注意力管理

判断题

1、线下社交使得个体间的交流更加快捷、方便,但却肤浅虚假,远不如线上交流更能提高亲密度。

2、情感精力是一个人在情感层面的精力。过于疲劳或是虚弱,往往会引发情绪的波动和不稳定,从而影响工作的情感表达。

3、数字技术将信息编码成比特(二进制数字)的电子信号,让信息能够彻底摆脱物质实体的 “束缚”,能够几乎无成本自由地以光速传送。

4、在通信领域视角下,信息茧房指用户只听自己选择和使他们愉悦的信息,而新闻传播认为,信息茧房是给信息获取者造成视频障碍的信息效应。

5、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促进了社会链接的信息共享,使数据信息的存储、复制、传递非常便捷,人与人可以进行近乎零成本的信息交流。

6、1990年,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一书中提出,数字鸿沟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

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八种基本心理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需要。

8、数字鸿沟目前在我们国家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和年轻人所用数字技术上的区别,体现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这三个方面。

9、自我伤害是指对自己无意的、自发的身体伤害,通常不会危及生命,没有任何明显的自杀倾向。

10、意志精力是一个人在精神层面的精力。意志精力在职场中充当着内在动力的角色,它驱使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并克服困难。

11、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指出,信息茧房现象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是全方位的,用户往往会基于个人偏好去选择接触媒介信息,长此以往,就会把自身束缚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

12、人们可以通过自我认知来体察自己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社交状态,体察自己真正的社交需要,体察自己的理想状态等。

13、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现代化涉及到的人口最多、规模最大。

14、目前,人们的社交行为仍然局限于面对面交流的时代,数字交流渠道还有待发展。

15、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中都拥有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但数字社交媒体的使用和调节是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负担。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